美国海外仓是否需要缴纳进口税,取决于货物的进口目的、最终流向及美国海关规定,不能一概而论,以下是具体分析:
核心结论:货物进入美国海外仓通常需缴纳进口税
美国海外仓本质是位于美国境内的仓储设施,当货物从境外(如中国、欧洲等)运抵美国海外仓时,属于“商业进口行为”,需向美国海关申报并缴纳关税(Duty) 及其他进口相关费用(如海关手续费、港口费等),只有少数特殊情况可豁免或暂缓缴纳。
需缴纳进口税的典型场景(占绝大多数)
若货物进入美国海外仓的目的是在美国境内销售、配送或消耗(即最终流向为美国本土市场),则必须按美国海关规定完成进口申报并缴税,具体包括:
关税(Duty)
- 依据:根据货物的HS编码(海关编码)和美国《协调关税表》(HTSUS)确定税率,不同商品税率差异较大(从0%到数百%不等,如服装、电子产品等可能有较高关税)。
- 例外:若货物来自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(如加拿大、墨西哥、韩国等),且符合原产地规则,可申请关税减免。
其他进口费用
- 海关手续费(MPF):通常为货值的0.3464%(最低$27.23,最高$528.33),用于覆盖海关清关成本。
- 港口维护费(HMF):针对海运货物,通常为货值的0.125%。
- 消费税(Sales Tax):美国无联邦层面的“进口增值税”,但部分州可能对进口货物征收地方消费税(需根据海外仓所在州政策确定)。
可能豁免/暂缓缴纳进口税的特殊场景(极少数)
若货物进入美国海外仓并非用于美国境内销售,而是临时存储后再出口,可通过特定程序申请免税或退税,但需严格符合海关条件:
临时进口(Temporary Importation,如ATA单证册或TIB)
- 适用场景:货物仅在海外仓短期存储(通常不超过1年),之后需全部出口到美国境外(如转售至加拿大、欧洲等)。
- 操作方式:需向美国海关提交 “临时进口债券(TIB)” 或使用 ATA单证册,承诺在规定期限内再出口,若未按时出口,需补缴关税及罚款。
低价值货物豁免(De Minimis)
美国对“低价值商业进口”有免税门槛:单票货物价值≤$800,且属于“非应税商品”(如部分日用品),可豁免关税和正式申报,但需注意:
- 此政策仅适用于非散装、非限制性商品,且需通过海关认可的简化申报流程(如快递渠道);
- 海外仓货物多为批量商业进口,若单票货值超过$800,或属于应税商品(如电子产品、奢侈品),仍需全额缴税。
关键注意事项
- 责任主体:进口税由货物所有权人(通常是卖家)承担,需委托美国清关代理(Customs Broker)完成申报,避免因申报错误导致罚款或货物被扣。
- 再出口退税:若货物从海外仓出口到美国境外,可凭出口文件向海关申请退还已缴纳的关税(需在出口后3年内提交申请)。
- 合规风险:若未申报或低报货值“逃税”,可能面临海关查验、罚款(最高为货值的4倍)、货物没收,甚至影响企业信用。
- 用于美国境内销售:货物进入海外仓时必须缴纳进口税(关税+手续费等),不可豁免。
- 临时存储后再出口:可通过TIB或ATA单证册暂缓缴税,但需严格遵守再出口期限。
- 低价值货物:单票≤$800且非应税商品,可能豁免关税,但需符合海关简化申报要求。
建议:卖家需提前与海外仓服务商、清关代理确认货物HS编码、原产地规则及关税税率,避免因税务问题影响运营,合规申报是降低风险的核心。





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