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ATC
15813899064

跨境电商物流专线:海运 空运 铁路 快递 卡车 双清包税派送到门

甩柜现象的成因与应对策略:从“超配”到供应链风险管理

gjwl6662025-11-02 04:31:011

从“超配”到供应链风险管理

甩柜现象的定义与影响

甩柜(Container Rolling)指海运中船公司因舱位不足、船舶超载、港口拥堵等原因,未将已订舱的集装箱按预定船期装载,导致货物延误运输的现象,其直接后果包括:

  • 经济损失:货主面临交货延迟、违约金、仓储费用增加、错过市场旺季等问题;
  • 供应链中断:生产企业原材料短缺、零售商库存不足,引发上下游连锁反应;
  • 信任危机:货主对船公司和货代的服务可靠性产生质疑,加剧市场混乱。

甩柜现象的核心成因

甩柜的本质是供应链各环节风险叠加资源错配的结果,具体可从内部管理、外部环境、市场机制三方面分析:

(一)船公司内部管理:超配策略与舱位管控失衡

  1. “超售”式超配
    船公司为提高装载率(Load Factor),常采用“超配”(Overbooking)策略,即按实际舱位的110%-130%接受订舱(类似航空业超售),若旺季货量激增或港口周转延迟,超配舱位无法消化,只能通过甩柜“砍单”。
  2. 舱位分配优先级
    船公司可能优先保障高运价客户(如长约合同货主)或高利润航线,中小货主、拼箱货、短约客户易成为甩柜对象。
  3. 数字化水平不足
    舱位管理系统落后,无法实时同步订舱、集港、装船数据,导致超配比例失控。

(二)外部环境:港口拥堵与突发事件冲击

  1. 港口运营效率低下
    码头设备老化、劳动力短缺(如疫情期间港口罢工)、集疏运体系不畅(如卡车司机不足)导致船舶靠港延迟,装货时间压缩,被迫甩柜,2021年洛杉矶港拥堵时,船舶平均等待时间超10天,甩柜率同比上升40%。
  2. 极端天气与地缘风险
    台风、疫情(如2020年盐田港封港)、战争(如红海危机)等事件直接中断运输链路,船舶为赶船期不得不减少装载。
  3. 监管政策变动
    突然的海关查验加强、环保限产等政策可能导致货物集港延迟,错过截单时间(Cut-off Time)。

(三)市场机制:供需失衡与博弈

  1. 旺季供需错配
    电商爆发(如“双11”)、节假日(如欧美圣诞季)导致货运需求集中,船公司利用市场地位超额订舱,加剧甩柜风险。
  2. 信息不对称
    货主难以掌握船公司真实舱位情况,货代可能为揽货“虚假承诺”舱位,实际操作中被动甩柜。

供应链视角下的应对策略

甩柜的应对需多主体协同,结合风险预防、过程管控、事后补救全链条管理,核心是提升供应链韧性。

(一)货主:主动规避与风险转移

  1. 多元化物流方案
    • 避免依赖单一船公司,通过“主运+备用”双船公司策略分散风险;
    • 灵活选择运输方式(如海运+铁路联运、空运补充),尤其对高时效货物。
  2. 提前规划与合同约束
    • 淡季锁定舱位,旺季预留1-2周缓冲期;
    • 在运输合同中明确甩柜补偿条款(如滞期费减免、运费折扣),避免船公司单方面免责。
  3. 投保货运险与供应链保险
    通过“海洋运输货物险”转移延误损失,或购买“供应链中断险”覆盖系统性风险(如疫情、港口罢工)。

(二)船公司:优化运营与透明化管理

  1. 动态调整超配率
    基于大数据预测货量波动(如历史装载率、港口拥堵指数),将超配率控制在合理区间(如旺季≤110%),并向市场公开超配规则。
  2. 数字化舱位管理
    推广“实时舱位可视化平台”(如马士基的Maersk Spot),允许货主实时查看舱位剩余量,减少信息不对称。
  3. 建立甩柜补偿机制
    对非不可抗力导致的甩柜,提供运费减免、优先配舱等补偿,增强客户信任。

(三)货代与第三方服务:强化协调与资源整合

  1. 舱位资源池建设
    大型货代可整合多家船公司舱位,为货主提供“备选舱位”;中小型货代通过联盟(如货代协会)共享资源。
  2. 预警与应急响应
    利用港口数据平台(如上海港的“智慧港口”系统)提前预警拥堵风险,协助货主调整集港时间或更换码头。

(四)政府与行业协会:制度保障与基础设施升级

  1. 港口效率提升
    投资自动化码头(如深圳妈湾港无人码头)、优化集疏运网络(如铁路专线衔接港口),缩短船舶靠港时间。
  2. 行业规则规范
    制定《舱位超配管理办法》,明确船公司甩柜的责任边界,禁止“无理由甩柜”;建立甩柜投诉仲裁机制。
  3. 多式联运体系建设
    推动“海运+铁路+公路”无缝衔接(如中欧班列与沿海港口联动),降低对单一运输方式的依赖。

(五)技术赋能:数字化与智能化风控

  1. 大数据预测
    利用AI模型分析历史甩柜数据、港口拥堵、天气等变量,预测航线甩柜概率(如IBM的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)。
  2. 区块链技术应用
    通过区块链实现舱单、提单、报关单等信息实时共享,减少“重复订舱”“虚假舱单”等乱象。

长期趋势:从“被动应对”到“韧性供应链”

甩柜本质是全球化供应链脆弱性的缩影,未来需构建“韧性供应链”:

  • 本地化与近岸化:部分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至目标市场附近(如欧美企业将亚洲产能迁至墨西哥),缩短运输链路;
  • 库存优化:采用“安全库存+JIT(准时制生产)”结合模式,平衡库存成本与断供风险;
  • ESG导向的可持续运输:选择低碳航线与绿色港口,降低极端天气导致的运输中断风险。

甩柜现象并非单一因素所致,而是市场机制、企业策略、外部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,应对需以“风险共担、多方协同”为原则:货主需增强风险意识,船公司需提升运营透明度,政府需完善基础设施与制度规范,最终通过技术赋能与供应链模式创新,实现从“被动甩柜”到“主动风控”的转型,只有构建更具弹性的全球供应链,才能在不确定性中保障贸易畅通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fbatc.cn/zblog/?id=522

阅读更多
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