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ATC
15813899064

跨境电商物流专线:海运 空运 铁路 快递 卡车 双清包税派送到门

货物到港后是需要先提柜再清关还是先清关再提柜?

gjwl6662025-11-03 10:07:072

货物到港后的清关和提柜顺序需根据具体流程和监管要求确定,一般情况下是“先清关,再提柜”,但存在特殊场景的例外,以下是详细解析:

常规流程:先清关,再提柜

核心逻辑:进口货物属于海关监管货物,需完成清关手续(海关放行)后,方可提取集装箱(提柜),具体步骤如下:

货物到港后,先完成“换单”

货物到港后,船公司会将货物卸至码头堆场(由海关监管),收货人需先凭提单(Bill of Lading)向船公司或其代理换取提货单(Delivery Order, D/O),这是后续清关和提柜的基础凭证。

清关:报检、报关、海关查验与放行

  • 报检报关:收货人委托报关行向海关提交报关单、发票、装箱单、合同等文件,进行申报(如需商检的货物需先报检取得通关单)。
  • 海关审核与查验:海关审核申报信息,如需查验则安排开箱检查,确认货物与申报一致。
  • 缴纳税费:海关核定关税、增值税等,收货人缴纳后获取税费凭证。
  • 海关放行:所有手续完成后,海关出具放行通知书(或在提货单上盖章放行)。

凭放行手续“提柜”

收货人或其代理凭海关放行的提货单,到码头堆场办理提柜手续,缴纳码头操作费(THC)、滞港费(如有)等,即可提取集装箱(提柜)并运输至目的地。

特殊场景:可能涉及“先提柜再清关”的情况

虽然常规流程是“先清关再提柜”,但以下特殊场景可能出现“提柜在前,清关在后”的情况,需注意其本质仍受海关监管:

货物进入“海关监管场所”或“保税区”

  • 货物到港后,可先提柜至海关批准的监管场所(如码头监管堆场、保税区、保税物流中心),再在监管场所内完成清关。
  • 注意:提柜”仅为货物从码头转移至监管场所,并未脱离海关监管,清关(正式申报、缴税放行)仍需在货物离开监管场所前完成。

“提前报关,到港后提柜”的快速通关模式

  • 部分企业可在货物到港前(如船到港前3天)提前向海关申报,到港后海关直接查验或放行,凭预放行信息快速提柜。
  • 本质:清关(申报)仍在提柜前完成,只是时间上与到港同步,缩短了整体流程。

紧急情况下的“担保放行”提柜

  • 因特殊原因(如展会、紧急生产需求),可向海关申请担保放行(如缴纳保证金或提供保函),先行提柜,再在规定期限内补办清关手续。
  • 注意:此为特例,需海关批准,且未按时补清关会面临保证金被扣或行政处罚。

为何不能“未清关先提柜”?

  • 法律规定:根据《海关法》,进口货物需经海关查验放行后方可提取,未清关提柜属于“走私行为”,面临货物被扣、罚款等风险。
  • 费用风险:未清关提柜会导致货物长期滞留监管场所,产生高额滞港费(码头收取)和滞箱费(船公司收取),增加成本。

常规流程先清关(报检报关、海关放行),再凭放行手续提柜,适用于绝大多数一般贸易进口。
特殊场景:仅在货物进入海关监管场所、提前报关或担保放行时,可能出现“提柜”与“清关”时间重叠,但清关(正式放行)仍需在货物脱离监管前完成,不存在完全“先提柜后清关”的合规操作。

建议企业根据货物类型和到港情况,提前规划清关流程,避免因顺序错误导致延误或罚款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fbatc.cn/zblog/?id=563

阅读更多
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