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选择海外仓一件代发服务时,清晰了解核心费用结构是控制成本、避免隐性支出的关键,以下4个费用项是基础且必然产生的,务必提前确认清楚:
入库费(Inbound Fee)
定义:货物从国内运输至海外仓后,海外仓完成卸货、清点、核验、上架等入库操作的费用。
计费方式:通常按货物数量(件/箱)、重量或托盘数计算,部分海外仓会根据货物包装复杂度(如是否需要拆箱、贴标)加收费用。
注意点:
- 若货物包装不规范(如外箱破损、标签模糊),可能产生额外的“异常处理费”;
- 部分海外仓对“预约入库”有要求,未预约可能加收加急入库费。
仓储费(Storage Fee)
定义:货物存储在海外仓期间产生的费用,是长期持有库存的主要成本之一。
计费方式:
- 按时间:按天、周或月计费(常见为按月);
- 按空间/重量:按占用仓储空间(立方米/CBM)、重量(kg)或托盘数计算,部分海外仓会区分“普通仓储”和“大件仓储”(如家具、家电等)。
注意点: - 长期滞销的货物可能触发“超时仓储费”(如存储超3个月后阶梯加价);
- 旺季(如黑五、圣诞前)仓储费可能临时上涨,需提前确认价格周期。
订单处理费(Order Fulfillment Fee/Handling Fee)
定义:当买家下单后,海外仓完成“拣货→打包→贴面单→交接物流”全流程操作的费用,是“一件代发”服务的核心人工成本。
计费方式:
- 按订单数量:每个订单固定收费(如$1-5/单);
- 按商品数量:每件商品单独收费(如$0.5-2/件),多SKU订单(同一订单含多个商品)可能叠加收费;
- 部分海外仓会区分“标准件”和“大件/异形件”(如体积超0.5立方米的商品),大件处理费更高。
注意点: - 若订单需要特殊包装(如加固、防潮、礼品包装),会加收“定制包装费”;
- 面单类型(如商业快递面单、邮政面单)不同,处理费可能有差异。
尾程物流配送费(Last-Mile Shipping Fee)
定义:货物从海外仓配送到买家手中的“最后一公里”运输费用,由海外仓合作的当地物流商(如美国USPS/UPS、欧洲DHL/DPD、英国Royal Mail等)收取。
计费方式:
- 按重量/体积:以“实际重量”或“体积重量”(长×宽×高/抛重比)取大计费,轻抛货(如家纺、服饰)需重点关注体积重;
- 按配送时效:区分“标准配送”(3-7天)、“加急配送”(1-3天),时效越快费用越高;
- 按配送区域:偏远地区(如美国阿拉斯加、欧洲部分岛屿)会加收“偏远附加费”(3-10/单)。
注意点: - 物流商可能临时加收“燃油附加费”“旺季附加费”(如亚马逊Prime Day、黑五期间),需提前确认是否包含在报价中;
- 部分海外仓支持“多物流商选择”,可根据买家地址和预算灵活搭配(如低价邮政渠道 vs 高价商业快递)。
避坑提醒:警惕隐性费用
除上述4项基础费用外,还需主动询问以下“潜在支出”:
- 退货处理费:买家退货时,海外仓的“退货入库费”(如$2-5/件)、“检测费”(判断是否可二次销售)、“重新上架费”;
- 贴标费:若商品需更换物流标签(如从FBA标签换为自发货标签),按件收费(如$0.3-1/件);
- 库存滞销处理费:长期无法销售的货物,海外仓可能收取“销毁费”(按重量或体积)或“移仓费”(转运至其他仓库)。
选择海外仓时,需要求对方提供“全费用清单”,明确各项费用的计算方式、是否包含附加费、价格有效期等细节,避免因“低价吸引”而陷入隐性成本陷阱,核心逻辑是:入库(货进来)→仓储(货存放)→处理(货出库)→配送(货送达),每个环节对应一项基础费用,缺一不可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