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人刚接触货代时,常因不懂行业“潜规则”踩坑——轻则多花冤枉钱,重则货物被扣、延误交期,其实很多“坑”都是货代不会主动说的“暗雷”,今天就帮你扒开10个最常见的,看完少走3年弯路!
低价引流,附加费才是“大头”
潜规则:货代报“9.9元/kg全包价”吸引你,实际发货后冒出一堆附加费——燃油附加费(旺季能占到运费10%-30%)、偏远地区附加费(郊区/小岛必收)、超长超重费(单件超30kg/长1.2米就加钱)、报关费、提单费……最后总价可能比正常报价高50%。
为什么不说:低价是获客“钩子”,提前说清附加费,你可能就跑了。
怎么踩坑:新人一看“便宜”就下单,没问清楚“全包”范围,付款后被追着补附加费,不退单就扣货。
避坑:
- 要求货代提供 “详细报价单”,明确列出“是否包含燃油、偏远、报关、提单等所有费用”;
- 问清楚“是否有其他可能产生的费用”(比如旺季排仓费、查验服务费),让对方书面回复(微信/邮件均可)。
渠道“模糊化”,拿慢船冒充快船
潜规则:你要“海运快船”(比如美森快船,12天到港),货代嘴上答应,实际给你发“以星慢船”(25天到港),甚至“转船渠道”(先到新加坡再转船,多10天),快递也一样,说发“DHL”,实际是“DHL代理账号”(转单,时效慢3-5天)。
为什么不说:快船仓位紧张/成本高,用慢船能多赚差价;新人不懂渠道差异,只看“海运/快递”标签。
怎么踩坑:按快船时效给客户承诺交货期,结果货物晚到10天,被客户索赔违约金。
避坑:
- 问清 具体渠道名称:海运要问船公司(美森、以星、长荣?)、航线(直达/转船?);快递要问“是否官方账号”“是否转单”;
- 要求提供 历史时效记录(近1个月同渠道到港时间),或发货后24小时内给追踪号,自己查物流轨迹(比如美森官网能查船期)。
提单“狸猫换太子”,HB/L让你丢货权
潜规则:海运提单分两种:船东提单(MB/L)(直接从船公司拿,货权最稳)和货代提单(HB/L)(货代自己出的,相当于“二手提单”),货代默认给你HB/L,目的港提货时必须通过这家货代的代理,一旦货代和目的港代理扯皮(比如没付代理费),你的货可能被卡。
为什么不说:MB/L需要货代有船公司直接订舱权(门槛高),小货代只能出HB/L;新人不懂提单类型,以为“有提单就能提货”。
怎么踩坑:目的港代理说“没收到货代指令,不能放货”,你拿着HB/L却提不到货,催国内货代,对方失联或扯皮,货物在港口产生高额仓储费,最后可能被拍卖。
避坑:
- 明确要求“出MB/L”(尤其是高价值货物、新合作货代);
- 若只能出HB/L,提前问清楚“目的港代理名称、联系方式”,自己联系确认“凭HB/L能否正常提货”;
- 合同里写死“提单类型”,拒绝模糊表述(比如只写“提供提单”)。
“全额理赔”是幌子,条款里全是“坑”
潜规则:你问“货物丢了/坏了怎么赔”,货代拍胸脯“全额赔”,但合同里藏着小字:“按运费的3倍赔付”(比如运费1000元,最多赔3000元,远低于货值);或“不可抗力(海关查验、天气)不赔”“包装不当不赔”(90%的损坏都能归到“包装不当”)。
为什么不说:真全额理赔货代吃不消,提前说“只赔运费3倍”,你可能就不找他了。
怎么踩坑:货值10万的货物丢了,货代只赔3000元,维权无门。
避坑:
- 买 独立货运保险(别买货代的“赠送保险”,条款更坑),找正规保险公司(平安、太平洋),按货值投保(保价1%左右);
- 看清保险条款:是否保“丢件、损坏、延误”?免责条款有哪些?理赔时效多久?
- 保留证据:发货前拍照(货物状态、包装)、物流记录、沟通记录,一旦出问题24小时内报案。
“门到门”不包清关,目的港卡货自己扛
潜规则:货代说“门到门全包”,但清关出问题时甩锅:“清关是你自己的事,我们只负责运输”。“门到门”分“包清关”和“不包清关”——很多货代只包“国内出口清关”,国外进口清关需要你自己找代理,新人以为“门到门=啥都不用管”。
为什么不说:进口清关涉及目的国政策(比如美国FDA认证、欧盟CE认证),货代怕担责任,提前说“不包清关”怕你嫌麻烦。
怎么踩坑:货物到美国港口,因缺少FDA认证被扣,货代让你自己联系清关行,你不懂流程,耽误1个月,货物变质。
避坑:
- 问清 “门到门”是否包含进口清关:“出口清关谁负责?进口清关谁负责?是否包含目的国关税/增值税?”;
- 提前确认 目的国清关要求(比如需要什么文件、认证),让货代推荐合作的目的港清关行(有合作关系的更高效);
- 敏感货(食品、化妆品、电子产品)尤其要问:“是否有能力清关?是否需要额外费用?”
仓储费“偷偷涨”,免费期过了才告诉你
潜规则:货物到港后,货代不会主动说“免费仓储期”(比如船公司给7天,目的港仓库给3天),超过后每天收“仓储费”(轻则50元/方/天,重则200元),等你发现时可能已经欠了几千块,货代说“这是船公司/仓库收的,必须付”。
为什么不说:提醒你“尽快提货”,你可能觉得麻烦;等费用产生了,你不得不付(不然货提不出来)。
怎么踩坑:货物到港后出差10天没处理,回来发现欠了5000元仓储费,比运费还高。
避坑:
- 发货前问清 所有环节的免费仓储期:“起运港仓库免费几天?目的港船公司/仓库免费几天?”;
- 货物到港后,货代必须 提前3天提醒你“即将超期”(写入合同);
- 留足提货时间:比如免费期7天,提前3天安排清关、拖车,避免临时出问题(比如拖车公司没车)。
报关资料“甩手掌柜”,错了算你的
潜规则:你自己做报关资料(发票、装箱单、报关单),货代不帮忙审核,直接提交给海关,一旦资料有错(比如HS编码选错、货值和实际不符、品牌没写“无牌”),海关会查验、扣货、罚款,货代说“资料是你提供的,责任自负”。
为什么不说:审核资料费时间,小货代没精力;新人不懂报关规则,以为“自己填的肯定对”。
怎么踩坑:把“仿牌衣服”的HS编码写成“普通衣服”,被海关查出,罚款2万元,货物没收。
避坑:
- 选择 提供“报关资料审核服务”的货代(问清楚:“是否帮忙核对HS编码、货值、品牌信息?”);
- 不确定的信息别瞎填:HS编码去“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”查,品牌写“无牌”或提供授权书,货值按采购价写(别低报太多);
- 敏感货物(带品牌、电池、液体)提前问货代:“需要什么特殊文件?报关时有什么注意事项?”
旺季“排仓不预警”,货压仓库半个月
潜规则:物流旺季(比如黑五前2个月、春节前1个月)仓位紧张,货代嘴上说“能发”,实际你的货会在仓库排仓10-15天(先保证老客户/高价单的仓位),新人没经验,按“正常时效”算,结果耽误客户补货。
为什么不说:旺季是赚钱的好时候,说“排仓15天”你可能就不发了,先把货收进来再说。
怎么踩坑:10月10号发货,以为11月1号能到美国(正常时效20天),结果排仓10天,11月15号才到,客户黑五断货,损失几十万。
避坑:
- 旺季提前1-2个月咨询货代:“当前排仓多久?预计什么时候能上船/装机?”;
- 留 “排仓缓冲期”:比如平时20天到,旺季按35天算交货期;
- 别贪便宜选小货代:大货代和船公司/航空公司有长期合作,仓位更稳定(提前订舱时付点“仓位定金”锁定名额)。
目的港代理“摆烂”,提货慢还乱收费
潜规则:国内货代只负责把货发到目的港,目的港代理是“合作方”(可能是临时找的小公司),你的货到港后,目的港代理态度差、提货慢,还额外收“文件费”“操作费”,你找国内货代,对方说“目的港代理我们管不了,你自己沟通”。
为什么不说:国内货代只想赚“发货差价”,懒得花精力筛选目的港代理;新人以为“全程一家负责”,不知道“物流链条分N段”。
怎么踩坑:货物到德国汉堡港,目的港代理拖了1周才安排拖车,还多收“加急费”800欧元,国内货代让你自己付,不然不提货。
避坑:
- 问国内货代:“目的港代理是自有团队还是合作的?合作多久了?有没有客户评价?”(优先选有自有目的港代理的货代,美西有自己的清关行和仓库”);
- 提前和目的港代理联系:让国内货代给联系方式,加微信/邮件沟通,确认“提货流程、费用、时效”;
- 合同里写死:“因目的港代理导致的延误/额外收费,由货代承担责任”。
口头承诺“空头支票”,合同里啥都没有
潜规则:货代口头答应你“时效20天到”“丢件全额赔”“包清关”,但合同里只写“按行业标准执行”“最终解释权归甲方”,你付款后出问题,对方拿合同说事,你只能认栽。
为什么不说:把承诺写进合同,万一做不到要赔钱;新人容易相信“老板拍胸脯”,忽略书面凭证。
怎么踩坑:老板说“这票货20天必到,不到赔1000元”,结果25天到,你找他索赔,他说“口头说的不算,合同没写”。
避坑:
- 所有重要承诺必须写进合同:时效(“XX年XX月XX日前到港”)、费用(“总费用XX元,无附加费”)、理赔(“丢件按货值100%赔”)、清关责任(“包含进口清关”);
- 不签“霸王合同”:看到“最终解释权归甲方”“因乙方原因导致的损失甲方不承担”直接拒签;
- 保留所有沟通记录:微信聊天记录、邮件、报价单截图(万一打官司,这些都是证据)。
最后提醒:选货代,比“价格”更重要的是“靠谱”
新人别只盯着“谁家便宜”,靠谱的货代能帮你省时间、避风险,怎么判断靠谱?看3点:
- 问细节不回避:比如问“附加费”“提单类型”“清关责任”时,愿意耐心解释,而不是含糊其辞;
- 有成功案例:比如你发“美国FBA”,他能拿出近3个月的FBA发货记录、清关案例;
- 售后响应快:货物出问题时(比如查验、延误),1小时内回复,主动跟进解决(而不是“等通知”“不知道”)。
转发给刚做外贸/跨境的朋友,让他们少踩坑!






网友评论